是排頭兵更是標桿
終於上市了。這是多位深度參與公募REITs人士的感慨。
從4月28日滬深交易所網站公示項目信息,到5月17日晚間正式獲批,到5月26日開始陸續完成詢價、戰略配售和公眾投資者發售、轉托管,再到6月21日正式上市交易,首批9只公募REITs產品進展迅速。某公募REITs項目方表示:“時間緊,任務重,每走一步都是既期待又忐忑。”
公募REITs誕生雖在這數月之間,但從構想到實現已歷經十多年的時光。首批9只公募REITs產品更是意義重大,既扮演著盤活基礎設施建設存量資產的排頭兵角色,又被視為後續公募REITs項目的標桿。無論哪方參與者,在每一個環節都抱著謹慎認真的態度,力圖在各方面都做到最好。
從記者采訪的情況來看,底層項目方會擔心未解決好項目存在的瑕疵,因此對項目流程嚴格把關;發售方既擔心無人來買,又擔憂銷售過熱,既時時講述產品價值,又不斷提示各種風險。
有業內人士表示,公募REITs屬於創新產品,也不能完全對照國外的REITs,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。“公募REITs被賦予太多內涵,我們真的很想做好這件事。”
首批公募REITs產品已順利上市,但不少相關人士正在復盤上階段REITs產品發行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,為後續持續運營、擴募和發行新產品做充分準備。
多位業內人士表示,公募REITs後續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一是總結前期申報經驗,持續挖掘新的優質資產,做好項目儲備工作。二是完善銷售和投後服務,做好投資者陪伴,鼓勵長期投資。三是做好投資者教育,進一步普及公募REITs相關知識,讓更多人了解公募REITs,理性參與。
另有業內人士在回顧項目細節時,提到公募REITs產品在發行、上市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,後續應引起高度重視。
某深度參與公募REITs項目的業內人士表示,由於此次銷售時間太短,可能部分認購成功的投資者,並未清晰認識到自己投資的產品到底屬於何種類型。即便是機構投資者,未來也需要對其進行長期的投資者教育,幫助他們深刻認識公募REITs的底層資產、投資特點和收益特征。
“我跟投資人打電話的時候,相關材料發過去,就是通知他這個時間和價格(認購),人家說好。回頭人家才反應過來問底層資產是什麽,了解後他還是很看好。其實我們是有些擔憂的,就是投資者對REITs的認知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。”上述人士表示。
另外,上市首日部分REITs“沖高回落”,這也反映出市場的一些非理性行為。某公募REITs基金經理提示,投資者一定要理性看待公募REITs的投資價值,切勿追漲殺跌,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另一相關人士表示:“下階段,我們會集結各方面力量,通過多種形式,繼續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。”
(文章來源:光明日報 作者:黃亞洲)